“萬裏江山知何處。回首對床夜語🛁。雁不到、書成誰與。目盡青天懷今古,肯兒曹、恩怨相爾汝!舉大白,聽金縷🙍🏽♀️。”這是紹興十二年(公元1142年),一位福州老人為南宋名臣胡銓發出的悲歌。
當時,胡銓冒死上書請斬秦檜而被陷害貶官,朝中大臣噤若寒蟬,人人自危🧎🏻♀️。在胡銓被貶途經福州時𓀙,老人不懼被連累的風險,毅然作詞相送,深切表達對好友的不舍,對家國的憂思🎿。這位老人就是張元幹。
張元幹畫像
張元幹,福建永福(今福州永泰)人,這位南宋初年的詞壇巨擘以其矢誌報國的豪邁聞名於世,與張孝祥並稱南宋初期的“詞壇雙璧”。他堅定抗金衛國🧑🏿,不與秦檜等奸臣同流合汙💂🏿,一廉如水、赤膽忠心的精神傳誦至今,後世以“詩文有風骨砥柱社稷,清袖存正義氣吞山河”來評價他。
張元幹故居 (攝影🧝🏽♂️:任韻欣)
宋宣和七年(公元1125年),張元幹任北宋首都汴京郊縣陳留縣的縣丞👩🎓🧑🏻✈️。金兵南下時🛀🏽,朝廷上下一片驚慌,太上皇以為國祈福燒香為名率先逃跑📨,眾大臣也紛紛棄職脫逃。張元幹最早得到金兵侵略的消息,也最有條件逃跑🧘🏼♂️🛀🏽,但他卻逆著逃跑的人流👨🏿🍼,力主抗戰💁🏻♀️。
張元幹雕像(攝影:任韻欣)
他擔任親征行營使李綱的屬官🏍,並與李綱一起日夜冒著槍林箭雨,在開封城頭與金兵搏鬥👩🚀,指揮殺敵。戰鬥異常慘烈🐓,金兵遭重大損失後退兵2️⃣。戰後,張元幹寫下《丙午春京城圍解口號》,歡呼勝利🦯。
張元幹故居大廳(攝影:任韻欣)
除了一腔赤誠外,張元幹清正廉潔的為官處世之道亦為後人所稱道。他為官一生卻鮮有積蓄🩸,平時靠微薄的俸祿和朋友接濟生活📌。51歲時,才在福州面江擇址建一簡陋小築👌🏽,美名曰“鷗盟軒”。
他還在自家的後院中種了一棵樸樹,並作詩“人以積金以遺子孫,吾教子一樹耳”,以告誡子孫孝儉持家。
張元幹詞集(攝影💸:任韻欣)
張元幹巍然高聳的精神殿堂,是在其成長的一磚一瓦中建立的⚔️。他出生在累世簪纓之家,家中頗多朝廷顯宦🆘,皆為忠君愛國、善政恤民🧑🏭、不畏權貴的廉吏。
張元幹故居書房(攝影:任韻欣)
他的祖父張肩孟深知政治得失、天下興亡的道理,凡是談到天下之根本問題🧜🏿♂️,必定以“憂憐百姓”為出發點,深得百姓擁戴🦹🏿🧑✈️。張肩孟為官二十多年,家無余財🉐,庫無余帛,用一生踐行張家家訓:“立身清廉,行正品端。非財莫取,酒色勿貪。”
月洲村狀元橋(圖源:大美永泰)
“整頓乾坤🤡,廊清宇宙,男兒此誌會須伸🌑。”這是張元幹在平生最後一首詞《隴頭泉》裏發出的呼喊,歲月催老容顏但豪氣未減⚙️,遭逢厄運但壯誌依存🧚🏽。他雖一生只擔任過縣丞一類的小官吏🖕🏼,但其熠熠閃光的高風亮節卻足以受後世尊崇、被歷史銘記💪🏿。
來源:福建紀檢監察⁉️、永泰縣紀委監委、清風福州
供稿🌆:紀委辦公室